本文作者:访客

地方育儿补贴超国标 多领福利有诀窍

访客 2025-07-31 11:02:13 15122
近日,关于地方育儿补贴超过国家标准引发关注,一些家庭通过特定方式成功领取更多福利,引发了公众对育儿补贴制度的讨论,这一政策旨在减轻家庭育儿压力,但部分地区补贴标准过高或存在漏洞,使得部分家庭能够额外获取福利,专家呼吁,应完善育儿补贴制度,确保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地方育儿补贴高于国家标准还能领吗?

  地方此前育儿补贴标准高于国家基础标准的,在完成评估和备案程序后,可继续执行原有标准。

  《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明确,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覆盖全国所有合法生育的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该标准基于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居民养育成本、政府财力状况及国际经验综合确定,旨在实现“应补尽补”的普惠目标。

  对于此前已实施育儿补贴政策且标准高于国家的地方,如深圳、上海等地,政策允许其保留原有标准,但需满足两个条件:

  评估备案:地方需对补贴标准、资金来源、发放效果等进行全面评估,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确保政策可持续性;

  财力自担:提标部分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自行承担,不得转嫁至中央财政。某地原标准为每孩每年5000元,超出国家标准的1400元需由地方财政全额负担。

  以浙江省为例,该省此前对二孩、三孩家庭发放每月800元补贴(年标准9600元),远高于国家标准。根据新规,浙江需在评估补贴资金压力、生育需求变化后,决定是否调整标准。若继续执行原标准,需向国家卫健委备案,并确保地方财政有能力长期承担。

2025国家育儿补贴如何领取?

  自2025年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国家基础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按年发放。

  对于2025年1月1日前出生且未满3周岁的婴幼儿,按剩余月数折算补贴(如1月1日前出生6个月的婴幼儿,可领取1800元)。补贴覆盖所有合法生育家庭,不分城乡、民族、区域,也不分一孩、二孩或三孩。

  婴幼儿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完成国内户籍登记。

  以家庭为单位确定1名申领人,优先为婴幼儿父母一方(包括生父母、养父母);父母离异的,由具有抚养权的一方申领;父母缺失的,由其他监护人申领。

  需提交婴幼儿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簿(证明亲子关系)、申领人身份证、收款账户信息(银行卡或“一卡通”)。非婚生育家庭需补办出生登记或亲子鉴定证明。

  线上申领:

  1. 平台入口:通过支付宝、微信“育儿补贴”小程序,或各地省级政务服务平台“育儿补贴”专区提交申请。

  2. 操作步骤:填写婴幼儿及申领人基本信息→上传证明材料→签署真实性承诺书→提交审核。

  3. 审核周期:乡镇(街道)初审(5个工作日内)→县级卫健部门审核确认(10个工作日内)→市级卫健部门抽查(比例不低于5%)。

  线下可通过婴幼儿户籍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提交材料与线上申领一致,需携带原件及复印件。

  补贴按月折算发放至申领人账户(如3600元/年,即每月300元),鼓励通过“一卡通”或婴幼儿社会保障卡发放。

  育儿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且在低保、特困人员认定时不计入家庭收入。中央财政按比例对地方予以补助(总体承担约90%),确保政策可持续性。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