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权被侵犯?12315维权指南来了
肖像权侵犯事件频发,如何维权?12315维权指南为你解析,面对肖像权被侵犯的问题,受害者可以通过拨打维权热线、收集证据、向相关部门投诉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指南简洁明了,为受害者提供有效的维权途径和方法,助力大家维护自身权益不受侵犯。
随着数字技术普及,肖像权侵权行为频发于商业广告,网络传播等场景。肖像权作为自然人的核心人格权,维权涉及投诉渠道选择与侵权行为界定两大关键问题。下面小编将结合相关法律条款,从投诉渠道与认定标准两方面展开分析,厘清二者规则对高效维权至关重要。
12315可以投诉肖像权吗?
12315作为全国统一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投诉举报平台,并非所有肖像权侵权均可通过其投诉,受理范围具有明确场景限制。
12315的职能定位聚焦消费领域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权益争议,因此仅受理与消费场景或商业经营直接相关的肖像权侵权投诉。
具体适用与处理规则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受理边界
当侵权行为发生在消费过程中,或经营者为商业目的(如广告宣传、产品推广)未经许可使用消费者肖像时,12315应依法受理,侵权行为不涉及经营活动(如个人之间的恶意传播),则不属于12315受理范围,需引导至12348法律服务热线或公安机关处理。
(二)处理流程
平台接到投诉后会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受理后转交属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调查,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责令侵权方停止使用、消除影响,对违法经营行为可处行政处罚。
(三)维权衔接
12315的处理以调解和行政监管为主,调解不成或需主张赔偿,会指引投诉人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通过民事诉讼主张精神损害赔偿等权益。
需注意,投诉时需提供侵权主体的经营信息、肖像使用证据等材料,否则可能因证据不足影响受理效率。
肖像权侵权认定的标准是什么?
肖像权侵权认定严格遵循《民法典》确立的构成要件体系,2025年司法实践中未对认定标准作出调整,核心依据为《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条至第一千零二十三条及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了无过错责任为主、合理使用为例外的认定逻辑。
法定认定标准包含三个核心要件:
(一)侵权行为的存在
即行为人实施了制作、使用、公开他人肖像的行为,且该行为未经肖像权人同意,除非法律另有规定,否则无论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同意的公开使用均可能构成侵权,这突破了以往以营利为目的的单一认定标准。
(二)行为具有违法性
需排除法定合理使用情形,《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条明确了五类合法使用情形,包括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国家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等,符合这些情形的使用无需经肖像权人同意,不构成侵权。
(三)无需证明损害后果
与传统侵权认定不同,肖像权作为人格权,只要未经同意实施了侵权行为,即可认定构成侵权,权利人无需举证证明实际损失,有权直接主张停止侵害、消除影响等责任。
需特别注意权利行使边界,对公众人物的肖像权认定存在合理限制,使用行为与公共利益相关且未超出必要范围,可认定为合理使用。
此外,肖像权的保护不延伸至肖像中的物或环境,使用目的为展示场景而非肖像本身,也可能不构成侵权。侵权认定需结合行为目的、使用方式、主体身份等综合判断,确保权利保护与社会公共利益平衡。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uuxn.cn/post/1804.html发布于 2025-10-29 11:03:3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上海律师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