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遇坎”

对于小米汽车而言,2024年有多风光,2025年至今就有多坎坷。

从销量暴增、股价突破万亿到陷入一系列风波之中,小米也开启了“至暗时刻”。

负面消息不断,数百名车主要求退车

2024年,小米首款车SU7一经推出便迅速打开市场,上市仅九个月交付量就达到了13.5万辆,在短时间成功杀入主流市场的同时,还树立了造车新势力“出道即巅峰”的典范。

自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正式上市开始,小米集团股价从每股14.94港元最高飙升至59.45港元。截至2025年5月13日港股收盘,其股价依旧处于每股48.650港元高位。

2025年3月29日夜间的一场高速公路车祸,仿佛使小米汽车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当日,一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的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发生事故,造成3人死亡。

对此,5月10日,雷军更新其个人微博称:“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一段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他还表示这段时间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确实有一些收获。“大家的关心和支持,给了我莫大的信心,让我也逐渐找回前行的勇气和信心,状态开始逐步恢复。”雷军表示。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相关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需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禁止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随后,小米SU7在宣传口径中将“智驾”改为“辅助驾驶”,但负面影响已然形成。

紧接着,“工时门”争议又给小米雪上加霜。有脉脉用户发帖称,小米内部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得低于11.5小时,低于8小时要写说明,工时靠后的还可能被约谈、劝退。消息一出引发外界对其企业文化和员工工作环境的批评,让其“和用户交朋友”的品牌形象受损。

而小米遇到的考验还不仅于此,虚假宣传质疑更是将小米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小米SU7 Ultra发布时曾宣称拥有1548匹最大马力,但4月30日的1.7.0版本更新将其限制到约900匹,需达成特定赛道成绩才能解锁。车主认为这侵犯了选择权,削弱产品价值。

“此前推送的更新版本中的‘排位模式’功能添加解锁条件,给部分用户带来困扰,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小米汽车方面解释称,设计的初衷是更好地保障驾驶安全,但没有充分征询车主意见,也没有做好相关功能的沟通说明,工作存在不妥的地方。

4月份,小米汽车实现2.8万台的月交付量。同时,被“给予厚望”的SU7 Ultra双风道前舱盖版也于 4月30日正式开启交付。

然后仅过去一周时间,SU7 Ultra双风道前舱盖版车型便陷入舆论漩涡。

小米SU7 Ultra不仅被车主质疑车辆马力“先承诺后缩水”,首批交付的SU7 Ultra搭载的碳纤维挖孔机盖版车型也遭受质疑。

测评效果与官方宣传的“打架”使得300多名车主组建维权群,要求无损退车并启动集体诉讼程序,部分车主已委托律师团队推进法律追责。

面对存在的不实负面消息,小米集团也拿起了法律武器主动反击,法院判令:聚好看公司在“Vidda官方微博”账号置顶位置,连续七日刊登声明,消除影响,另赔偿小米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55万元。

分析人士称期望过高,失望也越大

对小米汽车风波,市场有不同观点。

部分分析人士认为上述事件不会对小米汽车后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辅助驾驶车祸、双风道风波等对小米YU7的影响有限。”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小米YU7所在的细分领域,市场足够大。”

也有观点认为市场对小米汽车期望过高,遇到事故时失望也越大。“无论是转单,还是股价表现,都说明了近期风波对小米造成了不利影响。”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纪雪洪说。

关于智能驾驶,同济大学自动驾驶研究院院长表示,目前一些车企在宣传智驾系统时存在过度包装的现象,而实际的性能和可靠性却难以达到用户的期望。小米汽车此次的智驾系统问题,也暴露出其在技术研发和功能测试方面的不足。

关于“挖孔机盖”,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巍表示,根据现有公开信息分析,此前小米汽车在对“挖孔机盖”进行宣传时,一定程度上存在片面介绍产品以及使用歧义性、模糊性语言表述的情况。

这涉嫌构成违反《广告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不当宣传行为,也涉嫌损害消费者知情权。如果最终认定情节严重,那么这一行为甚至可能构成虚假宣传行为。

翟巍认为,对于小米公司提出的赔偿方案,车主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具有自主决定是否接受这一方案的权利。依据侵权损失填补原则,在小米公司由于不当宣传导致车主财产权益受损情形下,小米公司应当承担全额赔偿车主损失的责任。

小米汽车”遇坎”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九派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xn.cn/article/9521.html

(0)
九派网的头像九派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4日 上午10:14
下一篇 2025年5月14日 上午10:35

相关推荐

  • 张坤们摔下神坛

    作者 | 段明珠 头图 | AI生成 “顶流”张坤正在遭遇猛烈的反噬。 除易方达亚洲精选,张坤管理的另3只基金近3年亏损都在30%;换成金额更直观,从2021年到2024年,其管理的基金已亏掉基民们大概450亿元。讽刺的是,张坤近几年给易方达创造的管理费收入超50亿,自己也稳坐副总经理一职。 作为曾经的“公募一哥”,张坤过去几年频频踩雷却又“毫无作为”;其背…

    2025年1月23日
    5400
  • 上市券商最新人均薪酬揭晓!5家连续3年下滑,部分高管薪酬“腰斩”

    随着上市券商2024年年报密集披露,相关机构最新一期的员工人均薪酬也浮出水面。公开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已有22家上市券商及券商概念股披露2024年年报。在2024年多数券商业绩整体向好的背景下,仍有10家机构员工人均薪酬同比下滑,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等部分头部券商的员工人均薪酬更连续3年下滑。与此同时,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东方财富的员工人均薪酬自20…

    2025年3月29日
    5200
  • 河南首富有变

    泡泡玛特(09992,HK)火力全开! 公司应用登顶、欧美爆单,股价持续飙升,创始人王宁财富大增并冲击”河南首富”。 泡泡玛特股价大涨 泡泡玛特28日收盘大涨12.01%,报193港元/股,盘中最高至195港元/股,再创历史新高。 消息面,七麦数据显示,4月25日,泡泡玛特官方应用登顶美国App Store购物榜,这也是该官方应用在购…

    2025年4月29日
    3200
  • 从“从0到1”!人形机器人迎重大突破,市场增速50%+,这些潜力股要起飞?

    人形机器人作为未来产业的关键赛道,其发展态势备受关注。近期,多家机构发布的研报均指出,2025年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呈现显著增长态势,行业有望迎来爆发奇点,步入高速发展的全新阶段。 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 人形机器人是指形状及尺寸与人体类似,可以模仿人类运动、表情、互动及动作的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领域融合创新的典范。 凭借灵活性、高…

    2025年1月31日
    5900
  • 净利大增近120倍,翻倍大牛股传喜报!新国标来袭,这一领域有望受益

    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将于2026年7月实施,多只电池股一季报业绩预喜。 多股2024年年报业绩大增 最新市值规模1506.1亿元的半导体龙头韦尔股份昨日晚间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表示,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7.31亿元,同比增长22.41%;净利润33.23亿元,同比增长498.11%;基本每股收益2.77元。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2元…

    2025年4月16日
    2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