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发展有多快?5—10年内有望实现太空旅游

凝心聚力,实干笃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今年以来,我国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得到了快速发展。

卫星实现批量生产 应用场景越来越多

在太空中运行的一颗颗卫星一直是复杂、高难度、集合多种技术手段的高科技产品。然而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发展,在江苏南通的一家智慧工厂,卫星也能像汽车一样在工业流水线上实现批量生产。

走进位于南通开发区的一家商业航天独角兽企业,记者在车间看到,井然有序的产线上卫星正在批量生产。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从组建团队到设计卫星,从制造卫星到小批量生产卫星并面向市场推出商业订单、完成交付,仅用3年多时间就完成闭环。

银河航天卫星管线产品总监 成金华:以前的生产周期基本上要到60天一颗星,通过批量化生产后,基本可以做到5天一颗星。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迅猛发展,卫星通信服务的需求和运用场景越来越多。因此,能快速批量和低成本地制造大量卫星,发射升空后组网建设“低轨卫星星座”,将有助于解决深海、荒漠、山区等通信欠发达区域的上网通信等难题。

银河航天公共事务总经理 徐颖:这一批卫星是首次批产的低轨宽带卫星,它是箱体形的形状,像一个快递盒一样,两边有两个翅膀,它可以折叠翅膀,放在火箭里,第二代平板卫星可以实现多星堆叠的发射,更节约火箭的发射成本。

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企业制造的两代卫星已经升空,第三代“手机直连卫星”正在紧张研制中。

银河航天公共事务总经理 徐颖:这个卫星是我们银河航天正在研制的飞毯卫星,未来可以满足面向手机直连的宽带需求。目前公司已经研制完成并成功发射了8颗高性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并在轨组成了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网络星座“小蜘蛛网”。

潜心打造百亿级 商业航天产业高地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商业航天带来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促进了上下游产业的全链条发展。

在安徽池州,依托20亿元产业基金和极简审批机制,吸引了国内多家商业航天项目前来落地,当地的商业航天产业也正从一张密密麻麻的规划图谱构筑起“火箭+卫星+材料”全产业链生态圈。

在安徽池州一家火箭生产企业的车间里,科研人员正在对新研制的“智神星一号”液体运载火箭的二子级动力系统有序装备,确保在本月底前能对这一关键设备能着手进行试车验证。

作为国内首家实现火箭入轨的民营公司,公司打造的“智神星一号”液体运载火箭计划2025年8月首飞。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的快速发展,除了受益于交通的便利、政府的支持,还得益于当地完善的产业链。

安徽星河动力公司动力制造部部长 邢柏强:配套的一些材料,包括机械加工,相对来说比较齐全,又处在长三角这个区域内,它的要素资源配置相对比较丰富。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发射18次,打了77颗卫星。

在安徽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内,张榜着一份“池州市商业航天产业链全景图”,这也是安徽省首份市级商业航天产业链图谱。当地招商局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开展链式招商,积极推动低轨通信卫星载荷的研发与制造。

池州市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招商五局局长 贺一楠:从最上游的商业航天基础产业到中游的卫星制造、火箭制造以及下游的卫星数据应用,进行了全产业链的收集和分析,这样为我们下一步开展招商引资,寻找重点企业提供了非常好的专业支持。

围绕既定的商业航天产业“图谱”,池州市明晰了商业航天产业重点引进类和鼓励类项目目录清单、重点目标企业项目库,精准对接产业“头部企业”,成立“园区+科研院所+创业团队+创投机构”推进专班,同时大力发展工业无人机整机及零部件的生产,以及航空航天发动机特种功能构件的研发与生产,助力当地成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新高地。

池州市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招商五局局长 贺一楠:发展目标是到2027年能够引进商业航天的重点企业达到35家以上。到2030年能够引进商业航天重点企业50家以上,具备年产35发运载火箭以及400台卫星核心载荷的生产能力,总体规模实现100亿元以上。

五大关键词看未来商业航天发展

从卫星制造到火箭发射,从测控服务到应用拓展,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链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专家表示,我国商业航天有望在“十五五”末或“十六五”时期迎来成熟期。

日前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十五五”商业航天发展思路与路径》报告显示,中国商业航天正处于快速健康成长阶段,全产业链实现快速发展。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大致划分为4个阶段: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转型期。其中,成长期又划分为成长初期阶段和快速健康成长阶段,在当下阶段,“星箭场测用”链条上的企业陆续挺过从“0到1”的过程,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逐步成为共识。

赛迪研究院商业航天首席研究员 杨少鲜:我们研判,安全、创新、产能、成本、效率将是未来商业航天发展的“五大关键词”。卫星制造领域将加速向模块化设计、自动化测试、批量化总装演进,产能有望迎来集中释放。火箭发射将向可重复、低成本、大运力跃升,从验证阶段逐步迈向工程应用和规模发展。

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应用也在深入各行各业。

出门打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你提供高精度定位导航;

手机拨打电话,通信卫星接收地面站会即时提供通信服务;

旅游做攻略,轻点鼠标,遥感卫星可实时展现地球任意角落的三维实景图。

伴随着低轨卫星星座的全面建设和卫星数据消费市场的兴起,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的空天信息产业正在加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赛迪研究院商业航天首席研究员 杨少鲜:开启太空新基建时代,“航天+”“+航天”等新业态萌芽发展,太空旅游、商业探月有望在5—10年内实现政策突破、迈向试验验证或商业运营初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九派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xn.cn/article/6166.html

(0)
九派网的头像九派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上午10:57
下一篇 2025年4月14日 上午11:02

相关推荐

  • 2025中央一号文件 有哪些“首要”问题?

    央视新闻讯 2月23日,一年一度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依然聚焦三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今年的文件做出了哪些重要部署?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文件中又提出哪些长效机制需要建立?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特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胡向东:当前我们也正在学习一号文件精神,总的来说,我们有三个方面的体会。 第一个方面,今年的一号文件问题导向…

    2025年2月26日
    4100
  • 白岩松:年轻人没就业没钱拿什么消费?增收减负重点是年轻人

    央视网讯 白岩松称应该把年轻人的增收减负,列为提振消费的重中之重,年轻人一旦收入在增长,就会对明天有信心,整个社会的信心就会被带起来。  

    2025年3月7日
    3500
  • 中央气象台:我国近海将有7~9级大风

    一、近海海域天气实况 1月26日14时至27日02时,渤海、黄海中部海域、东海大部海域、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南海北部海域、南海中西部海域、南海西南部海域出现了6~8级、阵风9级的偏北风或西北风,渤海海峡、黄海南部海域、巴士海峡、南海东南部海域出现了5~6级、阵风7级的偏北风或西北风,黄海北部海域出现了5~6级、阵风7级的偏西风,北部湾出现了6~7级、阵风…

    2025年1月27日
    5100
  • 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中国台湾省海报让民进党当局破防了

    央视新闻讯 这两天,有句话持续刷屏,“台湾地区在联合国的唯一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 “中国台湾省”,有案可查!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在提及台湾时,使用的称谓就是“中国台湾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联合国秘书处法律事务办公室的官方法律意见明确指出,“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省没有独立地位”。去年5月,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谈到台湾时也称…

    2025年3月12日
    3900
  • 强对流+暴雨+大雾 中央气象台三预警齐发

    4月18日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暴雨蓝色预警、大雾黄色预警。 中央气象台4月18日06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预计,4月18日白天至夜间,黄海中部和南部海域、东海北部海域、长江口及杭州湾附近海域、舟山群岛附近海域、青岛港、上海港、宁波港将有大雾;此外,4月18日早晨至上午,安徽南部、江西东部、浙江西部、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东北部等地的部分地…

    2025年4月18日
    15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