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神经系统存在小胶质细胞!我国科学家首次证实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研究院定量合成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李汉杰团队通过研究,首次证实了人体外周神经系统内存在小胶质细胞。这一成果为探索外周神经系统发育及其疾病(如慢性疼痛、嗜神经病毒感染等)提供了新视角和潜在靶点。该科研成果北京时间4月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发表。

外周神经系统存在小胶质细胞!我国科学家首次证实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分布于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在胚胎发育、器官形成、维持身体稳定以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综合征)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是中枢神经系统特有的免疫细胞亚群。

外周神经系统存在小胶质细胞!我国科学家首次证实

2023年9月,李汉杰团队在《细胞》发表的研究成果中,首次在国际上绘制了覆盖组织范围最广、时间跨度最长、采样密度最高的人类免疫系统发育图谱,并由此观察到人体发育早期的皮肤、心脏和睾丸等多个外周组织中存在大量的小胶质细胞,该研究打破了小胶质细胞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传统认知。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李汉杰团队进而提出一个大胆猜想:在外周神经系统中或许也存在小胶质细胞。

在临床样本、食蟹猴样本和猪样本的外周神经节中,科研人员观察到了一类与大脑小胶质细胞基因特征相同的细胞类群。而外周神经节恰好是外周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接收和传递外周的感觉信息到大脑。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研究团队又通过表观遗传特征、细胞溯源分析以及功能实验等实验,进一步确认了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系统中的小胶质细胞不仅在表观遗传特征上高度相似,且均起源于卵黄囊来源的前体细胞,在功能上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从而证实了外周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的存在。

该研究依托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灵长类设施)产出的重要成果,进一步凸显了大科学设施为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提供的关键支撑作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九派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xn.cn/article/5979.html

(0)
九派网的头像九派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8日 上午10:38
下一篇 2025年4月8日 上午10:41

相关推荐

  • 全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申请人数突破2000万

    商务部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组织实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工作,总体开局良好。商务部全国家电以旧换新及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数据平台显示,1月20日0时-2月8日24时,有2009.2万名消费者申请了2541.4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推动补贴政策尽早落地实施 1月15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发布《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

    2025年2月10日
    6600
  • 降低成本约30% 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前置货站正式启用

    央视新闻客户端讯 4月7日,一辆满载电子产品、高端装备零部件、生物医药制品的集装箱货车从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发出,开往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与其他常规出口货物不同的是,该票货物已在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内的“上海机场-苏州前置货站”完成测量体积重量、贴唛、报关、安检、收运、组板等工作,将运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空侧等候装机。 这也标志着全国首个跨省市、跨关区前置货站“…

    2025年4月8日
    3200
  • 赤水河长江鲟自然繁殖试验取得成功

    近日,农业农村部组织相关科研单位开展的长江鲟自然繁殖试验取得重要突破,首次在赤水河干流通过人工改造生境条件,实现人工放流长江鲟的自然产卵和孵化出苗。 这两天,在赤水河干流贵州赤水复兴镇段水域,科研人员发现自然繁殖的长江鲟鱼卵正在陆续孵化。 长江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几十年来,长江鲟自然种群数量急剧衰退…

    2025年4月18日
    1300
  • 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 神舟二十号任务清单发布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今天(4月23日)上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发言人介绍,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5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5次飞行任务。任务主要目的是: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开展空间科学与应用实(试)验,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货物进出舱,进行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设备安装与回收…

    2025年4月23日
    1400
  • 天气“翻脸”比翻书还快,最近为何时冷时热?

    新华社讯 “前一天刚入春,后一天又得过冬了!”最近不少网友吐槽,反复变化的天气“翻脸”比翻书还快。近期天气忽冷忽热是何原因? “1月底以来我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冷空气活动,尤其是1月23日至27日出现了一次大范围寒潮天气过程,之后又有两股冷空气接连影响我国。”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周宁芳说,因此大家有忽冷忽热的感觉,尤其在北方地区气温偏低的幅度更加明显。 周宁芳…

    2025年2月14日
    114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