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生物制造开启未来产业新图景

央视新闻客户端讯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作为正在建设的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湖北武汉正在加速布局生物制造未来产业。生物如何制造?生物制造又能制造什么?让我们先从一种神奇的超声造影剂说起。

超声检查早已十分常见了,它可以利用声波,生成体内结构的图像,当普通的超声图像不能够清晰反映出病灶的具体位置及影像,就需要超声造影剂来助力超声检查。这些超级微小、纳米级尺寸的小气囊,可以在血管里自由流动。遇到超声波时,纳米气囊中的气体会产生强回声,像夜光小球一样在造影模式下的超声图像中“亮起来”,从而帮助医生更好的发现病灶。

但你可能不会想到,这些全新的纳米超声造影剂,其生产来源,竟然是一些可以漂浮的藻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部分藻类可以漂浮的特性,将控制藻细胞漂浮的气囊提取出来,发现它们具有很好的超声造影效果。并进一步通过生物制造的方式,在藻细胞中进行合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改造,从而研发出具有不同属性的超声造影剂,具有替代传统的医学超声造影剂的潜力。

合成生物学就像工程师搭积木一样,可以将底盘细胞、基因元件等零部件进行组合和设计,从而合成出具有新特点新功能的全新材料。记者走入中国科学院淡水藻种库,这里就像是一个藻类基因的仓库。

目前,这种纳米级超声造影剂即将走入成果转化阶段,通过这种全新的生物制造方式,我们将可以更快、更低成本地生产出医用造影剂,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护航。生物制造是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它可以通过对生物体进行设计和改造,让它像细胞工厂一样高效生产目标产物。其核心的技术包括基因编辑,DNA的合成与组装,代谢路径的重构等。通过这些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对我们生命体的基因代码进行编写,让他们来生产出食品、药品、材料等各类产品,帮助人类解决粮食、能源、环境等各类全球性的难题。

“稻米造血”

打造植物制造产业全链条

在生物制造产业整体布局下,一系列前沿的、充满科幻感的生物制造成果正在武汉加速孕育。比如一粒看似普通大米,就被赋予了“造血”的能力。它的实现不仅需要应用端的突破,还依赖一整条高度协同的产业链共同发力。

总台央视记者 张春玲:我现在手里捧的可不是我们家里普通吃的大米,通过神奇的基因工程技术,这些大米可以变身成为生产人血清白蛋白的“种子”。像我面前这样一个50斤的大米,它所生产出来的人血清白蛋白的数量,相当于5升血浆的含量。

“稻米造血”,这个听起来“天方夜谭”的概念,如今已在武汉一家生物制药公司变为现实。走进公司展厅,记者看到了一组展示其完整生产流程的模型。

借助光合作用,只需要充足的水、养分和阳光,植物就能像“绿色工厂”一样,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我们想要的物质,这就是植物制造的神奇之处。而通过这种方式制造的人血清白蛋白,不仅更安全环保,还具备规模化生产、成本低廉等优势,有望成为缓解我国人血清白蛋白供应不足的重要解决方案。

目前,使用这项技术研制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已完成三期临床试验,进入新药审批流程,团队已建成了年产100万支注射液的智能工厂,正在建设年产1200万支注射液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全新的生物制造技术突破,为我们带来了颠覆式的创新可能。

不仅应用端持续突破,作为支撑产业的“源头工艺”,植物的研发模式也在持续创新。距离这家公司约10分钟车程,记者来到一家专门从事植物基因设计的公司,与传统生物实验室不同,通过规模化、流水线式的开发和设计,这里每年都能诞生数百个植物新品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植物制造研发工厂”。

通过自研的遗传转化工具和平台,不断突破基因遗传操作关键核心技术,结合工程化的研发模式,团队将生物开发和设计的效率提升了20—50倍,每年能够完成3万—4万个基因的操作。目前,团队已能够对30多种不同的植物进行基因调控,生产出以植物细胞为底盘细胞的各类创新产品。未来,团队还希望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一个庞大的植物基因库,为更多产品的定向研发提供支撑。

打通最后一公里

加速布局生物制造产业

为了能加速生物制造的产业落地,湖北正在打通产学研协同创新链条,加速推动这一具有颠覆性的未来产业落地发展。

总台央视记者 张春玲:生物制造可以变废为宝。比如说您看我手中的这些废弃的秸秆,还有像甘蔗渣、玉米渣这些废弃的物品,可以在微生物工厂当中进行加工制造,最后他们可以生产出航空燃油,每5吨这样的秸秆就能生产出1吨的乙醇,可以让中型的航空飞机飞行大约200公里。

让秸秆等废弃物变成航空燃油和工业原料,这是湖北大学科研团队最新的成果转化成果。而这一新技术能够加速落地,离不开湖北大学在科研组织上的创新协同。

科研人员介绍,学校在基础科研领域配备了冷冻电镜等高端装备,帮助教师在基础研究阶段,能够拥有看清蛋白质微观结构的利器。搭建专门用于合成生物的智算设施,更好地利用人工智能等新的研究工具进行蛋白质和酶的筛选。学校还搭建了小试和中试平台,让老师们的科研成果足不出校,就可以进行小规模生产验证。

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攻关到产业孵化”,湖北大学正在打造生物制造全链条创新生态,近三年来,已累计落地生物制造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过200项,培育孵化相关领域科技企业近16家。湖北大学生物制造加速发展是湖北省加速布局生物制造的缩影。记者来到湖北省科技厅,在这里,围绕生物制造这一未来产业,相关负责人为我们介绍了一个详细的施工图。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 史红:根据我们的产业链创新图谱,梳理了全省的技术的需求清单,大的有9类,小的有上百类。比如说,我们在上游提出了要解决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的开发,在中游要解决新型酶元件的挖掘与多酶催化体系的构建等,在“十五五”我们希望能全部解决清单上的问题,把我们的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壮大。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九派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xn.cn/article/5934.html

(0)
九派网的头像九派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6日 上午10:36
下一篇 2025年4月6日 上午10:39

相关推荐

  • “掐尖招生”“暗箱操作”,教育部将对这些违规招生行为“亮剑”

    央视新闻讯 教育部3月27日启动2025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对不正之风和“招生腐败”进行专项治理: 第一类:对“掐尖招生”“暗箱操作”的乱象亮剑,比如搞测试选拔、看竞赛证书、收简历选学生,设重点班、快慢班,还有将“校园开放日”变成秘考日等等,这些一旦成功治理后,家长不用再给孩子制作厚厚的简历了。 第二类:对特定类型招生中的不正之风亮剑,比如,严控外语…

    2025年3月28日
    4700
  • 2025年赛季首秀,苏炳添夺冠

    都市快报综合报道 2025年全国室内田径大奖赛(第3站)济南站,男子60米比赛,苏炳添迎来新赛季首秀,他第19组出发跑出6秒65夺冠。 在缺席巴黎奥运会后,短暂阔别赛场的苏炳添重新复出归来,这也是苏炳添在“全运年”首次在国内赛场亮相。此前,苏炳添曾宣布在今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后退役。

    2025年2月19日
    3100
  •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成立

    人民日报客户端讯 1月23日,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第一届会员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以下简称“中足联”)正式成立。 会上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联合会章程》(以下简称《章程》),选举李克敏为中足联理事长兼法定代表人,杨旭、谷际庆、刘雨、赵汐为副理事长,沈睿为秘书长,徐万畴为监事。 《章程》规定了中足联的业务范围、会员管理、组织…

    2025年1月24日
    6200
  • 泪目!黄旭华灵堂内这些花圈落款没有姓名

    新华社讯 黄旭华灵堂内这些花圈落款没有姓名…… 2月8日,湖北武汉,黄旭华的灵堂内,这些花圈的落款没有姓名,“第一、第二、第三研究室……”这些花圈来自他的同事们。 他们就是新时代的黄旭华,致敬!  

    2025年2月11日
    7200
  • 比眨眼还快!新疆的电不到0.01秒就能到重庆

    在新疆哈密镜儿泉无人区,电网工作人员将重达数吨的输电线缆,横跨过高速公路,架设到另一端的铁塔上↑↑空中架起2000多公里电力高速,建成投运后,新疆的电输送到重庆仅需不到0.01秒。这条输电线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普通家庭使用2年。致敬电力人,赞!

    2025年3月18日
    4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