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习俗知多少:吃青团、荡秋千 戴柳祈求永葆青春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民间有吃青团、踏青、祭祖扫墓等多种习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清明兼具节气与节日双重属性,其节日功能的形成经历了从自然时序到人文礼俗的演变,这一过程以唐代为关键转折点,至宋元时期最终定型。

从相对单一的农事节气,到融合寒食等其他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清明节最终演变成为以祭祖扫墓为核心,并极具娱乐精神的复合型全民节日。

这些说法靠谱吗?

关于清明节,网上曾流传着一些说法,比如“闰月清明不上坟,上坟祸事就临门”等等。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郑艳表示,“闰月清明不上坟”的说法可能存在于个别区域,其来历大致源自该地区人们对闰月存在“偏见”,认为闰月是“虚月”,可能具有“不真实”“不吉利”的象征意义。

“但事实上,闰月是古人为了调和阴阳历差异而设,并无吉凶属性,历代礼制文献中也基本未见限制闰月扫墓的记载。”她说。

而且,郑艳强调,“双春年清明节当天不上坟”同样是个别区域甚至个别人的说法,扫墓时间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地方传统,可以咨询家族长辈,按照个人安排进行,心意重于形式。

此外,郑艳表示,“清明不能吃梨”的说法也存在于个别地区,有部分地区甚至忌讳带梨扫墓,其原因大概是“梨”与“离”同音,祭祖时会产生“分离”“离散”等不吉利的联想,被认为消弭祭祖的团圆寓意。

“在科学尚且不发达的古代,人们面对未知时,会以种种‘禁忌’划定行为边界,这也是古人降低自我焦虑的一种方式。”她表示,彼时,人们通过遵守共同的禁忌,产生并巩固群体归属感。这类禁忌缺乏科学依据,但作为文化记忆仍具研究价值。

既是节日,又是节气

在二十四节气之中,“清明”很特别。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作为节气,清明出现的很早。《管子》里提到,“十二清明,发禁”。随着时光流转,大约在唐代,清明慢慢变为一个节日,而这个过程与寒食节、上巳节都有一定关系。

郑艳表示,在漫长的岁月中,寒食节形成禁火、冷食、扫墓等习俗,主要流行于以山西为核心的北方地区。上巳节以祓禊、踏青、曲水流觞等为习俗,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

而在寒食节和上巳节流行的早期,清明仍作为独立节气存在,但由于与寒食、上巳的时间相近,便为后世融合奠定了基础。

郑艳认为,唐代是清明节日化的关键转折点,官方通过政策干预(尤其是节假制度的确定)推动了寒食、清明、上巳三节的整合。

“从古代历法角度来说,寒食节的日期和清明比较接近,寒食节在唐代很受重视,各项习俗相当丰富,有扫墓、踏青等,大量习俗慢慢进入到清明之中。”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张勃称。

吸收寒食节的大量习俗之后,清明的节日内涵变得愈加丰富。其中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扫墓,除了祭祖之外,也会祭拜对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的先辈,表达慎终追远之情。

清明为何吃青团?

除了扫墓,清明正处在风和日丽的春天,此时也适合到户外走一走。蹴鞠、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拔河……这些清明节时流行的活动,都在鼓励人们多多亲近大自然。

“有意思的是,拔河、荡秋千等很多清明节的习俗都有军事有关,蹴鞠最早就用于士兵训练,古代的鞠有皮革制作的实心球,也有空心的充气球。”张勃说。

柳树的生命力极强,清明节有“插柳”之俗,张勃介绍,人们折取柳枝后,有时候会插在门楣上、屋檐下或灶台边,嫩绿的枝条使家中多了一丝生机与活力。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在清明来临之际,人们将柳枝做成柳哨和绣球,或者把柳枝戴在头上,期待可以永葆青春。

不仅如此,中国很多节日都有约定俗成的食俗,比如在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那到了清明节,青团就是此时比较有特点的食物。

张勃介绍,制作青团等食物时,大多用新鲜的艾草或鼠曲草,“这都是生长在春天的植物,还可以入药,既有养生价值,又贴合春天生机勃发的文化意蕴。”

“俗话说,清明吃了青,走路一身轻。很多清明节时的饮食,都藏着人们期待身体健康的美好愿望,也藏着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她说。(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九派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xn.cn/article/5926.html

(0)
九派网的头像九派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上午10:54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上午10:57

相关推荐

  • 何以中国 | 当孔子与朱熹坐论千年

      央视新闻讯 4月21日晚,“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福建南平武夷山启动。当孔子和朱熹跨越时空相遇,两人同游九曲溪,喝茶论道,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2025年4月24日
    1500
  • 好评中国丨春山可望,民营企业大显身手正当时

    2月17日,一场汇聚领军企业家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在京召开,再次将民营经济推至时代聚光灯下。这场座谈会传递的信号清晰而有力: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国内高质量发展的双重挑战,民营企业既是“压舱石”,更是“探路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而且还提到,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

    2025年2月19日
    5100
  • 最高温或超30℃!南方气温起伏如坐过山车 大回暖后寒潮紧随其后

    随着大回暖持续进行,本周末(3月1日至2日)南方暖意将达到近期顶峰,长江中下游不少地方将接近或到达30℃,体验同期少见的暖热。但与此同时,寒潮也已蓄势待发,明天开始将自北向南带来剧烈降温。南方从3月3日起气温大幅跳水,体验过山车式气温波动。同时,寒潮的到来也将制造大范围雨雪天气,黄河与淮河之间区域雨雪相态复杂。 大回暖后寒潮紧随而来 南方气温起伏如坐过山车 …

    2025年2月28日
    3300
  • 政已阅丨摄像头想装就装?这条新规事关每个人的隐私

    谁能安装摄像头?哪些区域严禁安装?怎么管理?…… 4月1日起,随着《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些问题都有了明确答案。同一天,浙江各县(市、区)公安机关发布公告,正式启动公共安全视频系统备案工作。 近年来,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推进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重复建设…

    2025年4月3日
    2200
  • “AI医生”看病 你放心吗?看AI解读AI医疗政策

    央视新闻客户端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广泛赋能千行百业,“AI+医疗”也成为热门应用领域。“AI医生”,您接不接受?我们首先听听大家怎么说。 AI解读AI政策 人工智能(AI)在医疗行为当中,究竟应当充当什么样一个角色?其实有关部门最近也公布了一些指导性的文件。有哪些特点,我们一起来跟着记者看一看。 总台央视记者 郑怡哲:我手上拿的这份45页的文件就是去年11月…

    2025年3月2日
    6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