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一江分两岸,稻香飘千年

沅水奔流,劈开两岸黄土。

在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汤汤沅水不仅是地理的分界,更是一条承载着农耕文明基因的“时空走廊”。

沅水北岸,拨开高庙遗址的土层,碳化稻粒、凤鸟纹白陶与祭祀坑遗迹等考古发现,勾勒出长江中游先民“饭稻羹鱼”的图景。

这片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自1986年发现以来,历经1991年、2004年、2005年及2024年四次考古发掘,出土了高庙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等丰富遗存。2006年,高庙遗址入选“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距今7400年前的文化层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碳化稻谷粒,这个发现表明,7000多年前此地的人类已经开始食用稻米。”洪江市高庙遗址保护利用中心副主任向薪霖说。

隔江相望的安江农校,则是另一段传奇的起点。

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在这里他开始了与水稻的毕生对话。

1961年7月,袁隆平在安江农校周边的田里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水稻,这株天然杂交稻的发现,激发起他研究杂交水稻的灵感。经过不懈研究,1966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这篇论文首次向世界宣告,水稻的雄性不育在自然界中是存在的,杂交水稻发展的新时代由此开启。

一江春水,串联起两岸的文化基因。如今,洪江市将一江两岸丰富的文化资源串点成线,安江农耕文化旅游区的建设已初见成效。

在高庙遗址不远处,形似金黄稻谷的高庙遗址博物馆于去年9月开始试运营。走进馆内,数字技术重现了先民的生活场景,游客身处其中便可有“穿越”至远古部落的感受。“文物不会说话,但技术能让它们‘活’起来。”向薪霖告诉记者。

安江农校纪念园的展厅内,泛黄的论文手稿与杂交稻标本吸引不少游客驻足。“参观者中有很多是来追寻科学家精神的年轻人。”安江农校纪念园管理中心主任谢军告诉记者,通过与高庙遗址等景点联合打造安江农耕文化旅游区,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去年安江农校游客数量实现明显增长。

如今,传承正在田间地头延续。在安江农校的一处试验田里,早稻秧苗正在吐露新芽,4月中下旬便可移栽。

“安江农校的杂交水稻科技创新工作一直在进行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副主任王志强告诉记者,目前该中心有8名专职科研人员常年忙碌在安江农校的试验田里,开展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等方面的工作,“除了开展科研试验,我们也十分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希望能让这片土地孕育的稻作文化和科学家精神一直延续下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九派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xn.cn/article/5712.html

(0)
九派网的头像九派网
上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上午10:36
下一篇 2025年3月27日 上午10:39

相关推荐

  • 1元还包邮?网购低价商品背后是满满的“套路”

    潮新闻讯 只要花1块钱,就可以买到一包湿巾、10个挂扣、60个塑料袋,甚至可以买到50个创可贴、一个质量不错的塑料脸盆……在各大电商平台,当消费者看到一些价格低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商品,总是心怀疑问:商家难道不挣钱了吗?这些小商品的质量如何? 近日,消费者丁女士向浙江在线“群众工作室”反映,她在网购低价商品时频频“踩雷”,直播间里物美价廉的小商品,收货后却是“货…

    2025年3月15日
    4300
  • 沙漠里也能种水稻?揭秘沙漠旱地播种技术

    央视新闻讯 在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昆玉市玉泉镇,4000亩沙漠水稻开始播种。沙漠里如何种水稻? 新疆昆玉市玉泉镇的4000亩水稻种植基地,与南方在水田里种植水稻不同,在这里种植采用的是水稻旱直播技术,不用经过灌田、育秧、水田移栽等环节,直接将经过拌种包衣处理的稻种播种到地里,再进行灌溉。 水稻旱直播机可以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等,平均每天可以播种…

    2025年4月11日
    2100
  • 海关总署:中国进口增长空间巨大 中国大市场始终是世界的大机遇

    央视新闻客户端讯 4月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一季度进出口情况,并答记者问。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和第二大消费市场,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同时我们有14亿多人口、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各类消费场景蓬勃发展,无论是从工业生产还是从居民消费来看,市场的需求都很大…

    2025年4月15日
    4000
  • 反中乱港组织民主党宣布解散

    央视新闻讯 反中乱港组织香港民主党20日宣布解散。

    2025年2月21日
    4000
  • 华北将现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 一图掌握最全“风险”防范指南

    中国天气网讯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4月11日至13日,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局地阵风可达11至13级,中央气象台今晨已发布大风黄色预警,中国气象局已启动重大灾害三级应急响应。大风作为一种常见天气,破坏力却不小,往往出现在冷空气、台风、强对流等重大天气影响期间。我国哪里大风最频繁?什么季节大风最猛?如何防御避免“风险”?

    2025年4月11日
    29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