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联文化为何穿越千年经久不衰?

——专访中华诗词学会评论委员会主任、重庆市诗词学会会长凌泽欣

中新社重庆1月28日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联以其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骚人墨客的目光。千百年来,中国对联文化历久弥新、风采依然。

对联的由来是什么?春节期间人们为何要贴春联?展望未来,对联文化又当如何传承创新?日前,中华诗词学会评论委员会主任、重庆市诗词学会会长凌泽欣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记者:常见观点认为,五代后蜀君主孟昶所题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最早的春联。您能否介绍一下中国对联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情况?

凌泽欣: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至中国古代使用桃符的习俗。桃符是古人用以辟邪的桃木饰物,古人用桃木写字、作画或画符当作门神,认为可以镇邪护宅。据考证,饰桃人、垂苇茭、画虎于门的风俗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

据东汉应劭所著的《风俗通义》记载,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已将传说中可以辟邪的“郁垒”和“神荼”两兄弟图像刻于桃木上,挂在大门两旁以驱邪祈祥。而春联则用文字和红纸拓展了它的功能,这二者都与驱邪祈祥相关。

北宋诗人王安石在诗歌《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的“新桃”“旧符”指的就是桃符,也就是春联。

清代陈尚古所著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颁布过一道“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的圣谕,由于皇帝倡导和文人喜爱,以及民众传播,春节贴春联逐渐形成风俗习惯,一直流传至今。

自此,春节贴春联的习俗相沿不辍,并逐步扩展到厅联、楹联、贺联、婚联、挽联、寿联等,统称对联,俗称对子。对联的发展轨迹,实则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生动写照。

记者:对联能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并博得大众喜爱和推崇,您认为它有何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魅力?

凌泽欣:对联是社会各阶层人们都接受的文学艺术作品,它属于诗又有别于诗,是一种颇为特别的中华传统文学艺术体裁。对联既有近体诗对仗的特点,又有词、曲、赋对偶的特点,但它又不同于诗、词、曲、赋。

对联以文字为内容,以书法为载体,以“副”为单位,两行为一副,并列竖排展示,自上而下阅读。人面向门外的左方为上联,右方为下联,上联称为出句,下联称为对句。对联与律诗、俳赋的传统文学体裁形式相互影响和借鉴,并历经宋、明、清三朝的发展,日益多姿多彩,积淀逐渐丰厚。

今时,对联按照中国楹联学会《联律通则》,还有“字数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声调对立”和“语意关联”的要求规则。精品对联能够以凝练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充沛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幽雅的意境,高度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对联以这些有别于其它中华传统文学的独特创作手法和艺术魅力,博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记者:贴春联为何能成为中国人不可或缺的习俗呢?

凌泽欣:过春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也叫做过年。过年时,将中国书法写在大红纸上,增加了喜庆年味,表达了人们对度过寒冷冬天、迎来温暖春天的美好祝福,也是对欢乐祥和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记者:中国传统对联创作应当如何融合时代语言,使之富有生活的趣味和活力,彰显时代特征?

凌泽欣:唐朝诗人白居易曾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对联创作,同样具有这样的时代特征。当今社会,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尝试自己创作对联,将传统创作与现代创意相结合。对联创作当然可以融合时代语言,使之富有今人生活的趣味和活力,彰显时代特征。对联本就区别于其它传统文学体裁,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为融合时代语言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我曾在20世纪60年代见过一副对联,上联是“ABCDEFG”,下联是“1234567”。这是我的两名同事结婚时在房门上贴的婚联。他们一个是英语兼语文老师,一个是音乐兼数学老师,将两人的职业巧妙融入对联中,成了一副绝佳的婚联。我们可以在对联中使用一些网络语、流行语、时尚语,以增添愉悦风趣,彰显时代气息。

记者:2025年是中国农历蛇年,在中国对联文化中,是否有一些涉及蛇的对联?

凌泽欣:以中国古代十二生肖中的蛇入对联的还真不少。如“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有降龙伏虎手段,龟蛇云乎哉”,这是北宋苏轼在贬海南经广州途中,为真武庙所题。如“西望关中,百战十年空鸟兔;北临绵上,千秋一例感龙蛇”,这是清代举子杨传第为山西绵山韩信庙所写的楹联。如“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斩白蛇,入武关,高祖氏刘”,这是清朝才子刘乃香和李元度的趣对。再如四川剑阁联“矗立岗峦,起伏蹲踞如猛虎;迂回栈道,蜿蜒曲折似长蛇”;庐山观瀑亭联“洁白飞泉,下泻倒悬成雪练;蜿蜒公路,盘旋而上似银蛇”。

记者:在海外侨胞聚居的地方,比如唐人街等地,春联是否也融入当地社区文化?

凌泽欣:春联植根于中国文化,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及新加坡等国家的华人社区,大多数都保持了写春联、贴春联的习俗,内容也都是一些吉祥用语和美好愿望。当然,也有融入当地文化元素的,如在春联中运用英文或其它语言文字。

这种文化融合既丰富了春联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华人社区与当地居民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容性,成为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重要形式。(完)

受访者简介:

凌泽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重庆市诗词学会会长,中华诗词学会评论委员会主任,《诗刊》子曰诗社顾问,《中华辞赋》编委,《瞿塘潮诗评》《重庆诗词》编委会主任,《云帆诗友会》顾问,中国凌门诗社名誉社长。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九派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xn.cn/article/4380.html

(0)
九派网的头像九派网
上一篇 2025年1月29日 上午10:42
下一篇 2025年1月29日 上午10:45

相关推荐

  • 发红包有讲究:发出去的微信红包还能要回来吗?

    资料图片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间免不了发个红包以示心意。它或是长辈给晚辈的压岁钱,或是晚辈孝敬长辈的“孝心包”,当然也有情侣之间互相表示爱意的。 随着电子支付方式的不断发展,微信红包继承和拓展了传统红包的形态和功能,在社会交往和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法律性质来看,微信红包和传统意义上的红包是相同的,都是一种赠与行为。从支付规则上,微信红包一般不超过200元…

    2025年1月28日
    7300
  • 热雪新疆e起来|丝绸之路滑雪场新体验:中外网红的冰雪奇缘

    在新疆乌鲁木齐的丝绸之路山地度假区,参加“热雪新疆e起来”活动的中外网红们尽情感受滑雪场带给他们的快乐,并围坐在一起畅聊旅途感受,向中外网友推介新疆冰雪文化。 他们的深度体验之旅是“热雪新疆e起来”网络主题活动的一部分,该活动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主办,乌鲁木齐市委网信办、阿勒泰地委网信办协办,得到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新疆互联网界联合会支持。

    2025年4月23日
    3000
  • 太空出差满百天 神十九乘组各项工作进展如何?

    央视新闻客户端讯 神舟十九号乘组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太空出差已满百天。上周,他们在轨迎来蛇年春节,三名航天员度过了一个年味十足又劳逸结合的节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这是中国人第四次在空间站内欢度春节,贴春联、挂福字、吃年夜饭都是太空过节的必备项目。 除了给“太空家园”装扮上夺目的“中国红”,“龙马乘组”还穿上了喜气洋洋的“祥云服”,一同分享了丰盛的年…

    2025年2月10日
    7800
  • 柯洁退赛无缘冠军 中国围棋协会回应

    今天,第29届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决赛迎来决胜局,比赛中裁判判罚引发争议。 对此,中国围棋协会发布声明: 表示裁判中断时机不当,影响比赛正常进行,棋手受到裁判过度干扰,无法继续完成比赛。 经向赛事主办方韩国棋院申诉,申请重赛无果,中国围棋协会不接受本届LG杯第三局结果。

    2025年1月24日
    5300
  • 法国小伙捐的622张日本侵华照片已被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接收 待专业鉴定

    近日,法国小伙马库斯·德雷特斯拟将622张记录侵华日军在沪暴行照片无偿捐赠给中国一事,引发关注。 2月20日,上海市宝山区新闻办向总台记者透露,目前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已接收了照片,后续会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鉴定。 此前,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知晓法国小伙打算捐赠照片事宜后,已和国家文物局沟通过,馆方打算接收这些照片做初步评审,再请相关专家进行鉴定。 据此前…

    2025年2月21日
    5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