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加速奔向未来”(国际论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讯 综合立体交通网里程达600万公里;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其中高铁4.8万公里;深中通道等一大批重大项目顺利建成运营;运营时速达400公里的CR450动车组样车首次亮相……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在交通建设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交通兴,百业旺。近年来,中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不断织密交通网络,推进运输装备迭代升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畅通“动脉”。同时,交通基础设施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之一,中国技术与装备不断扬帆“出海”,为提升区域及全球互联互通注入更多动能。

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

2024年,中国国家铁路系统发送旅客40.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8%;单日发送旅客2144.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货运量也有所增长,总量为39.9亿吨,较去年增长1.9%……近日,巴西《论坛》杂志网站刊登题为“中国凭借全球最大的高铁网络加速奔向未来”的文章,盘点2024年中国铁路发展成绩单。该文指出,这些进步不仅巩固了中国在铁路行业的全球领导地位,也为可持续发展和区域互联互通提供驱动力。

铁路运力提升的同时,“中国速度”再次惊艳世界。2024年12月29日,两列运营时速可达400公里的CR450动车组列车,在位于北京的国家铁道试验中心亮相。几天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从世界各地评选出8种“2025年最令人兴奋的新型列车”,中国最新发布的全球最快高铁列车CR450榜上有名。“2025年,首批CR450型新列车有望投入客运服务。中国的高铁建设进程速度惊人。”CNN报道称。

2024年,以深中通道为代表的一批重大交通工程顺利建成运营,引发海外舆论热议。CNN报道称,在毗邻港珠澳大桥的位置再兴建巨型桥梁深中通道,展现了中国的基建实力。在海外社交平台上,许多网友称赞:“无法想象如此雄伟的跨海大桥,是依靠人工岛链接起来的”“这座美丽大桥的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叹为观止”“感谢中国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

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中国蹄疾步稳。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关注到,中国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强调加强公路、铁路、港口、水路以及交通运输行业技术和人力资本建设。该报道称,回看中国整个发展过程,交通基础设施一直是其建设重点。目前,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越织越密,消除了普速铁路的运输瓶颈;港口实现现代化,内河水运网络得到改善;连接全国各地的高速公路和桥梁已经建成。

彰显“流动中国”的活力与生机

交通运输提质升级的背后,是一个充满发展活力、创新生机的“流动中国”。

埃菲社称,预计在2025年农历新年假期前后,中国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创纪录的90亿人次。该报道注意到,在这场被称为“春运”的大规模人员流动中,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发挥重要作用。今年春运期间,中国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创历史新高。

巴西《论坛》杂志网站指出,今年,中国铁路计划增加轨道交通供给,便利人们出行,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服务和产业转型需求。中国铁路也在完善旅游列车系统,2024年共开行旅游列车1860列,比上年增长20%。这些举措旨在刺激当地经济增长,并鼓励“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的发展。

美国《旅行和旅游世界》网站、英国 Breaking Travel News网站等外媒关注到,1月5日,杭州西站至香港九龙的往返高铁正式开通运行。这趟高速列车将相距1300多公里的两座城市紧密连接起来,将进一步促进两地及沿线地区的商务交流,极大提升旅游市场的活力。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国交通运输领域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日前报道,中国正研发新一代超级高铁,在近乎真空的磁悬浮隧道中时速将达1000公里,运行时还能使用5G网络。这一技术融合了航空航天技术和地面轨道交通技术,通过超导磁悬浮和低真空管道减少轨道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实现超高速的“近地飞行”。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内河运输路线的现代化,重点关注可持续发展。”阿塞拜疆新闻网关注到,2024年8月,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90米LNG(液化天然气)动力船和67.6米电动力船下水,这些船舶在增加集装箱容量、提高运输效率的同时,能将污染物排放降低90%以上,将碳排放降低15%,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环保优势。

交通技术与装备加快“出海”

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开通,秘鲁钱凯港至上海港航线双向贯通,中吉乌铁路项目启动,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雅万高铁全线站点投入运营,中老铁路货物运输总量突破5000万吨大关……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交通技术与装备加快“出海”步伐,为国际交通通道建设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据秘鲁安第斯通讯社报道,由中国投资建设的秘鲁钱凯港,带动了一系列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促进了中国和太平洋对岸巨大市场的快速连接。俄罗斯Wapstat网站也关注到,钱凯港的落成为秘鲁的牛油果、蔓越莓等产品出口至亚洲市场提供了更快、更具成本效益的运输方案。据悉,秘鲁启动了公路铁路开发计划,计划将钱凯港和秘鲁主要城市相连接。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称,中欧班列沿线的通关、查验日益便利,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跨境运输相关规章制度更加规范。《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称,中欧班列使200多个欧洲城市受益,促进了亚欧大陆的合作和可持续贸易。越来越多欧洲产品走进中国人民的生活,“中国制造”在欧洲也越来越受欢迎,中欧合作具有巨大潜力。

印度尼西亚《千岛日报》网站指出,连接雅加达和万隆的雅万高铁体现了中国技术、中国高度、中国速度、中国标准,是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标志性基建项目。雅万高铁的印尼语命名为Whoosh,象征节省时间、优化运行和可靠系统。该报道认为,高铁除了在客运方面为民众提供便利外,也提高了沿途城市的可塑造性和发展潜力。

美国《环游世界》杂志网站报道,中老铁路通车3年多来,成为连接中国西南部城市昆明与老挝首都万象的重要运输大动脉。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项目,这条铁路不仅便利了旅客往来与货物运输,还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增长和旅游业发展。中老铁路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为企业和民众创造更多新机遇。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九派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xn.cn/article/4118.html

(0)
九派网的头像九派网
上一篇 2025年1月22日 上午10:52
下一篇 2025年1月22日 上午10:55

相关推荐

  • 李谷一回应缺席春晚:对不起大家

    1月22日晚,央视春晚成功完成了第四轮彩排工作。众多网友纷纷询问,今年是否能在春晚舞台上再次见到李谷一老师演唱那首经典的《难忘今宵》?据湖南交通频道最新消息,今年,李谷一老师将再次与《难忘今宵》失之交臂。 李谷一就缺席春晚向观众致以歉意,她表示:“由于身体状况不佳,无法参加春晚,实在抱歉让大家失望了!” 据悉,1983年,李谷一受邀出…

    2025年1月28日
    6200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智能版发布上线

    记者从教育部3月28日在京召开的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5年部署会上获悉,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智能版正式发布上线。 据了解,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0智能版全面优化平台主页面。平台新上线一批教学资源,包括中小学平台新上9161节、智慧职教平台新上6560节、智慧高教平台新上15111节、终身教育平台新上1925节;新增12项政务服务事项,形成8大类、51项…

    2025年3月29日
    3300
  • 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 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央视新闻客户端讯 据财政部消息,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2025年,财政部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积极支持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此次资本补充工作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稳妥推进。 当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稳健,资产质量稳定,拨备计提充足,主要监管指标均处于“健康区间”。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支持相关国…

    2025年3月31日
    4600
  • 中央气象台:我国近海将有7~9级大风

    一、近海海域天气实况 1月26日14时至27日02时,渤海、黄海中部海域、东海大部海域、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南海北部海域、南海中西部海域、南海西南部海域出现了6~8级、阵风9级的偏北风或西北风,渤海海峡、黄海南部海域、巴士海峡、南海东南部海域出现了5~6级、阵风7级的偏北风或西北风,黄海北部海域出现了5~6级、阵风7级的偏西风,北部湾出现了6~7级、阵风…

    2025年1月27日
    5100
  • 新一股冷空气来袭 中国中东部局地降10℃

    中新社北京2月10日电 记者10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10日至11日,中国大部地区气温迎来回升。但未来三天,又将有新一股冷空气来袭,中国中东部局地降温幅度达10℃,同时,雨雪范围扩大,降水发展增多。 9日,中国大部气温回升,但东北、华北、江淮、江南、华南等地不少地方气温仍较常年同期偏低,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最高气温仅有4℃至6℃。 10日、11日,中国各地将…

    2025年2月11日
    3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