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只基金涨超20%!基金经理:医药开始赚钱了!

66只基金涨超20%!基金经理:医药开始赚钱了!

“医药行业最困难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了。”

融通基金基金经理万民远的一句感慨道出了众多医药基金经理、基民和股民多年持仓的坚守与转折。随着港股创新药的牛市行情仍在持续演进,今年不少基民发现,自己持有亏损多年的医药基金开始赚钱了。

近期港股创新药板块持续走强,医药股、医药基金投资价值再次引起市场关注。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国泰基金麻绎文、景顺长城基金金璜、融通基金万民远、金鹰基金欧阳娟、华富基金廖庆阳、诺安基金唐晨等多位基金经理,围绕市场反弹动因、全年主线逻辑及细分赛道机会展开深度解读。

接受采访的多位基金经理均认为,港股创新药板块的上涨并非短期情绪驱动,而是政策红利、产业升级、全球化突破等长周期逻辑的集中体现。尽管短期需关注政策落地节奏与外部环境变化,但中国创新药从“跟跑”到“领跑”的趋势已然确立,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价值重估进程方兴未艾。对于投资者而言,把握创新药出海与技术融合主线,兼顾低估值修复与业绩兑现逻辑,或是分享产业升级红利的关键。

医药行业最困难时刻或已过去

Wind数据显示,年初低位以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HI)上涨达到31.89%,远超同期恒生科技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A股市场中,万得创新药指数和申万医药生物一级行业指数分别上涨超过24%和10%,同样超过同期上证指数、沪深300、万得全A等主要指数表现。

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A股全市场282只医药主题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下同)中,超251只基金实现年内业绩正收益,仅28只基金年内业绩处于水下。年内业绩涨幅超过20%的基金达到66只,超过10%的有155只,港股创新药带来的牛市行情正悄然蔓延向医药市场多个板块。

不过,目前市场上的医疗主题基金的业绩表现也呈现出显著的分化态势,首尾基金年内业绩相差超过60%,业绩分化的重要原因在于持仓标的不同,涨幅居前的基金重仓持有港股医药公司,业绩居后的基金仓位基本为A股公司。

以中银基金郑宁管理的中银港股通医药C为例,截至5月23日最新净值,基金年初至今业绩回报达到50.5%,业绩核心来源于翰森制药(3692.HK)、科伦博泰生物-B(6990.HK)、康方生物(9926.HK)等港股公司。而年内业绩居后的永赢医药健康C主要投资标的为A股市场的医药公司,其年内业绩-12.52%明显跑输市场。

另外,在这轮医药牛市中,医药市场中的主动权益基金也明显跑赢被动指数基金,基金经理的主动选股能力再次得到市场的验证。从年内业绩排名来看,医药主题主动权益基金占据前110名,被动指数基金业绩排名集中在150名至250名区间。

在谈及近期医药市场回暖,万民远表示,“无论是从政策端、需求端还是企业创新端来看,医药行业最困难的时刻或许已经过去,行业的投资筹码出清或已较为彻底,对医药行情的预期相对乐观”。

政策赋能与产业升级双轮驱动市场回暖

对于港股创新药此轮反弹的动因,多位基金经理认为,政策支持与产业基本面改善是核心驱动力。

金璜指出,2024年以来创新药政策转向明确,从支付端(丙类目录“基本医保+商保”模式)到审批端(审评加速)、价格端(集采边际缓和)的全链条支持,推动市场预期从“悲观”转向“中性偏暖”。叠加板块估值自2021年以来累计下跌51.2%、处于历史低位,以及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超6000亿元、外资回流等流动性改善,形成估值修复合力。此外,AI 技术加速药物研发降本增效,创新药企收入增长与业绩扭亏的基本面拐点,进一步催化行情。

欧阳娟强调,中国创新药已进入2.0时代,全球竞争力显著提升。国内医保谈判加速创新药放量,商保支付体系完善打开商业化天花板;海外层面,2025年中国BD项目占国际大药企合作比例超40%,成为全球早期创新药最大输出国,合作金额持续攀升。

廖庆阳以具体案例说明催化效应: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60.5亿美元 PD-1/VEGF 双抗授权合作,刷新国产创新药出海纪录,叠加ASCO年会临近(国内药企将披露临床数据),市场情绪被进一步点燃。他指出,当前国产创新药产品力对标全球巨头,但市值仍存显著差距,产业成长空间广阔。

麻绎文同样认为,2025年医药板块有望受益于创新药发展。从产业趋势上,国内创新药尚处于发展期,海外市场均为增量市场。2025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快速增长。中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存在两个外部环境的变化,一个是跨国药企正在经历严峻的专利悬崖周期;另一个正是通胀削减法案下的成本控制需要。海外大药企遭遇定价和成本压力时,或加强“价优质稳”中国创新药的市场吸引力。此外,近期关税政策缓和稳定了创新药出海的情绪。长期来看,随着产业政策和集采政策的不断优化,板块盈利和估值有望迎来双升。

投资机会展望:出海主线与技术融合成焦点

展望2025年,基金经理普遍认为创新药有望成为医药投资主线,在投资方向上,基金经理聚焦创新药出海与技术赋能两大主线,兼顾细分赛道结构性机会。

“中国创新药产业处于不断兑现的周期中,在医疗行业整顿后,创新药商业化放量更加顺畅,同时海外BD持续落地。因此,创新药投资或许依然会成为医药板块内部的主线。”欧阳娟表示。

金璜建议关注出海兑现标的,比如已达成大额授权企业、潜在出海标的,比如临床数据领先企业、国内销售放量标的及仿转创企业,同时看好AI +医药融合赛道、医疗器械与CXO板块。

欧阳娟看好创新药、医疗器械、生命科学服务上游及医疗服务板块,认为其业绩修复速度更快。她特别指出,ADC、多抗药物交易金额亮眼,未来3—5年有望主导欧美市场。

廖庆阳重点提及下一代PD-1 Plus、双抗ADC、AAV 基因治疗、代谢疾病(如减肥药、心衰药物)等前沿领域,认为这些方向将引领肿瘤免疫与慢性病治疗的新周期。他强调,国产创新药凭借高性价比吸引外资持续加码,全球化进程加速下,相关标的估值抬升空间显著。

唐晨指出,创新药估值抬升将带动传统制药板块,AI 医疗因技术确定性提升与产业生态清晰化,预期回报率持续上行。建议关注被纳入突破性疗法的 “大单品” 潜在标的,这类项目更易获得国际市场认可。

在被问及看好医药行业哪些细分领域时,万民远表示,他会重点关注产业逻辑和业绩具有确定性,以及后续业绩有反转预期的高赔率方向;坚持顺着中国医药产业结构升级和医疗需求修复的方向寻找投资机会。

万民远认为当前市场整体修复较充分,业绩兑现的确定性、中长期明确的产业趋势将变得更为重要。关注有结构性趋势的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以及产品线很明确的出海方向。至于后续业绩有反转预期的高赔率方向,虽然当前的数据仍然不能证明已经反转,但从绝对估值看,投资的性价比很高,从赔率角度出发做投资很有吸引力。

“从创新药、创新器械的投资机会来看,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与出海加速,创新药行业BD金额出现明显增长,国内政策的边际缓和也可能有利于器械更新。此外,医保丙类目录及商业保险普及可能带来的支付端扩容也有望打开医药板块的成长空间。”麻绎文表示。

从行业景气度来看,麻绎文认为,当前医药板块处于筑底复苏阶段,此前医药板块估值及资金持仓均处于低位。但医保控费边际缓和、医疗设备招投标回暖、宏观经济修复有望带动消费医疗需求复苏,CXO板块受益于地缘风险缓解等因素,医药板块有望筑底回升,后续如果出现一些基本面和政策面的积极变化,板块有希望呈现出相对比较强的上涨弹性。

责编:罗晓霞

排版:刘珺宇‍‍‍‍‍‍‍‍‍

校对:吕久彪‍‍‍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55-83514034

邮箱:bwb@stcn.com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九派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uuxn.cn/article/10122.html

(0)
九派网的头像九派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24日 上午11:44
下一篇 2025年5月25日 上午10:36

相关推荐

  • A股估值榜2025:我们正处于一个旧周期的尾声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2025初夏,A股的上市公司纷纷献上了2024全年的答卷。按照惯例,又到了我们一年两度的财报季总结期。 我们深知,以市盈率口径计算的估值和财务表现,仅仅能代表企业过去一段周期内已经发生的历史注脚,无法成为预测未来的依据。 但综览估值和业绩表现,仍是现阶段短时间全面了解A股的主要方式和最简单的途…

    2025年5月15日
    2100
  • A股科技题材爆发,10倍牛股背后的投资密码

    春节以来,A股市场震荡走高,尤其是科技题材,领涨整个市场,双创指数涨幅明显,恒生科技指数更是进入技术性牛市。以史为鉴,当前以创业板指、恒生科技指数为代表的中国科技资产不论是涨幅,还是估值,横向纵向对比仍有上升空间。 然而,投资科技股在全球资本市场中都有独特的“高波动高回报”的双面镜特征,其魅力与风险并存的特性值得关注。证券时报·数据宝通过对A股市场近两轮科技…

    2025年2月13日
    7200
  • 净利大增近120倍,翻倍大牛股传喜报!新国标来袭,这一领域有望受益

    电动汽车电池新国标将于2026年7月实施,多只电池股一季报业绩预喜。 多股2024年年报业绩大增 最新市值规模1506.1亿元的半导体龙头韦尔股份昨日晚间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表示,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7.31亿元,同比增长22.41%;净利润33.23亿元,同比增长498.11%;基本每股收益2.77元。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2元…

    2025年4月16日
    3200
  • 内资+外资机构集体看好!这些绩优股处于“黄金坑”

    数据是个宝 数据宝 投资少烦恼 内资、外资集体看好中国资产。 中国资产被坚定看好 近期,高盛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中国资产个股估值吸引叠加经济刺激政策预期,势必有资金重投中国;给予A、H股“跑赢大市”的评级,考虑到A股气氛更受惠于政策刺激,策略配置上较H股看高一线。高盛预计,未来12个月内,MSCI中国指数有12%的上涨空间,沪深300指数有15%的上涨空间。…

    2025年4月20日
    7000
  • 突传重磅!沪深交易所,年内首单!

    3月11日晚,上交所受理傲拓科技科创板IPO项目,这是沪深交易所今年以来受理的第一单IPO项目。 公开资料显示,该发行人是一家专注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规模近7000万元。 今年以来DeepSeek、宇树科技的爆火,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潜力与实…

    2025年3月12日
    60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